《专家带你看专业》
解萌,副教授

1.请您用一两句话概括生物科学专业的核心培养目标是什么?
本专业的核心培养目标是使学生系统掌握生命科学的基础理论、实验技能和前沿进展,培养具备生物现象研究、分析与应用能力的创新型人才,为科研、教育、医药、农业等领域输送专业力量。
2.哪些类型的学生适合选择这个专业?
对生命现象(如动植物、微生物、基因、生态等)有强烈好奇心,喜欢探索自然规律的同学;擅长逻辑思维和实验动手能力,能够耐心和细致观察的同学;数理化成绩较好,对于生物与计算机或其他跨学科领域具有探索欲望;倾向于科研、教育、环保、医药研发等需要持续学习的领域,能接受深造。
3.这个专业与其他高校同类专业相比,最大的特色或差异化优势是什么?
与国内综合院校同类专业相比,四川农业大学生物科学专业最大的特色是“理农结合”。这一特色贯穿于我们的专业定位、课程体系、科研平台及人才培养全流程。生物科学专业以我校农业优势为根基,聚焦种业振兴与粮食安全等国家需求,发展作物遗传改良等农科领域,在基础理论课程中衔接农业应用场景,打通从课堂到农业生产的知识转化通道。同时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作物基因资源发掘与利用)支持农业前沿技术攻关,为国家输送具有扎实生物学基础的农业产业链人才。
4.专业的主干课程有哪些?其中哪些课程是学生普遍认为“挑战较大”的?学习这个专业需要具备哪些基础能力?哪些能力可以通过大学阶段重点提升?
专业的主干课程包括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生态学等。其中的生物化学学生普遍认为“挑战较大”,它是所有生命活动的化学基础,为我们揭开很多生命活动的化学机制。
学习生物科学专业需要学生有较好的理科基础背景,从宏观和微观的不同角度把握生命类群和生命现象;耐心、踏实、细致,有一定的动手能力,以应对众多的实验类课程,通过实验技能提升探索生命现象的能力。动手能力可以通过大学阶段一系列实验课程的开设逐渐提升。
5.专业是否包含实习、实验、项目制学习等实践环节?具体如何开展?学生是否有机会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或学科竞赛?有哪些成果案例?
生物科学专业的一大特色就是实验课多,几乎所有专业主干课程都配套有相应的实验课,同时设置课程实习和专业实习内容,实践层次丰富,内容多样。实验课多与课程同期开展,使抽象的理论知识与具体的实践操作相结合;实践环节一般安排在课程结束后,是对所学内容的综合探索。
学生有非常多的机会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或学科竞赛,低年级通过科研兴趣培养计划、生物竞赛、挑战杯、创新大赛等项目的申报参与科研项目,并取得创新创业学分,覆盖率可超过全部学生的40%;高年级通过本科生导师的双向选择完成每人一题的毕业论文(设计),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从实验设计到实验进行、从数据分析到论文撰写的全链条式科研训练。
6.学校是否为该专业提供特殊的资源支持??有哪些专用的实验室、仪器设备或教学平台?
四川农业大学于2023年获批四川省首批、学校首个“四川省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举全校之力开设生物科学拔尖基地班。目前已经从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3个专业中选拔出两届学生进行重点培养,给与导师、平台、项目、经费等各方面的优先支持。
7.专业师资团队的构成如何?
生物科学专业现有一支结构稳定、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职工31人,其中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1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8人,博士生导师9人。全部专任教职工均接受过生物相关专业教育,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占58.62%,其中教授9人,占31.03%;100%的教职工具有硕士及其以上学位,72.41%的教职工拥有博士学位;40岁以下中青年教师占51.72%;22位专任教师为硕士研究生导师,有海外留学/访学/工作经历的教师15人。
8.该专业主要解决哪些行业或社会问题?能否举例说明?该专业近年毕业生的主要就业领域和岗位有哪些?能否列举典型企业或单位?
生物科学专业在健康医疗、粮食安全、环境保护等行业均有很大贡献。解决的核心社会或行业问题如:在农业领域的抗逆作物培育、生物农药研发、微生物肥料施用等,在医疗领域的疫苗研发、精准医疗和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等。就业方向覆盖科研、医疗、农业、环保及交叉新兴领域。
就业的主要领域和岗位包括:1、科研与教育机构,如大学或研究所的研究助理岗位,中小学或自然教育机构的科学、自然课程教师;2.生物医药行业的研发类、技术类或管理类岗位,如辉瑞、罗氏、药明康德、华大基因等;3.农业与食品领域的育种工程、食品安全检测、发酵工艺等相关岗位,如中牧生物药业、飞鹤乳业、牧原食品等;4.生物信息学领域如上海中科新生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诺和致源等。
9.学生如果选择读研,国内外有哪些对口的研究方向或知名院校推荐?
生物科学在读研深造方面颇具优势,很多以生物学为基础的学科都可以提供深造机会,所有综合院校和中科院很多生物类相关研究所几乎都设有生物学一级学科,下设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等二级学科。除此以外,生物科学与畜牧学、作物学、医学、药学、生态学、林学等方向都有一定的交叉,考研时在理论知识与实验能力两方面都有很大优势。
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方向可关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科院遗传发育所等;细胞生物学与发育生物学方向可关注浙江大学、中山大学、中科院动物所、生物物理所等;神经生物学方向可关注北京师范大学、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等;如果对交叉学科感兴趣,比如合成生物学方向可关注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生物信息学与计算生物学方向可关注华大基因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和北京基因组所等;生态学与环境生物方向可关注南京大学、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等;医学相关的肿瘤生物学与免疫学方向可关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中科院上海药物所等;微生物学与病原生物学方向可关注中国农业大学、武汉大学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
10.外界对该专业常见的误解有哪些?您想如何澄清?您认为未来5年,哪些新兴领域会对该专业人才需求产生显著影响?
很多同学认为生物科学专业就业前景狭窄,只能做科研或教书,但其实恰恰相反,本专业作为基础学科支撑了非常多的产业发展,就业市场有多元化的需求,如:生物医药、农业育种、环境治理、法医鉴定、生物信息等领域均需生物科学人才。同时交叉岗位也越来越多,如医疗器械研发、医药数据科学、健康管理等新兴岗位的出现,都与该专业就业密切相关。
《我为专业代言》
沈心兰,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2021级学生,中共党员。曾任院外联宣传部负责人,现任小班组织委员、生物科学学生党支部副书记。综合素质测评成绩94.97,连续三年位列同年级同专业第一。主持省级大创项目、校级科研兴趣各1项,荣获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国家级三等奖、四川省生环大赛省级一等奖、四川省大学生综合素质A级证书、2023-2024学年优秀学生标兵、国家奖学金、陈育新优秀学生一等奖学金、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等奖励和荣誉20余项。现已推免至清华大学继续攻读生物学博士学位。

1.当初为什么选择四川农业大学的生物科学专业?
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川农大是“双一流”高校,生物科学专业实力强,尤其在农业与生命科学领域有深厚积累。二是学校提供了丰富的实验室平台和科研项目机会(如“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科研兴趣项目),契合我的学术追求。
2.入学后,专业的课程设置和学习模式与你之前的想象有何不同?有哪些让你印象深刻的课程或实践项目?
学校课程实践性强,不仅注重理论(如《分子生物学》《遗传学》),还结合大量实验课(如《微生物学实验》《植物生理学实验》),远超我对“纯理论”的预期。印象深刻的课程是《基础生物化学》:虽然难度高,但老师用案例教学法将代谢通路与疾病、农业应用结合,生动易懂。
3.学校为你所在专业提供了哪些独特的学习资源?对你的学习和成长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第一应该是实验室平台资源,我进校一年后就加入学院黄燕老师实验室,支持我完成枯草芽孢杆菌和拟南芥植物免疫诱抗相关项目。二是科研项目方面的支持,学校设立“科研兴趣项目”和“大创计划”,我主持的2个项目均获资助,并发表论文。
这些资源让我从“课本学习”跃升到“独立科研”,提升了实验设计、数据分析能力。
4.学习过程中最难忘的竞赛/项目经历有哪些,都有什么收获?
在校期间,我主持省级大创项目《枯草芽孢杆菌生防活性评估》,从菌株筛选到抑菌实验,全程自主设计。期间,初期筛菌困难导致实验遇到瓶颈,中期由于抑菌测试菌种数目较多工作量庞大,后期也遇到关于免疫诱抗个体化差异的挑战,这些问题让当时的我产生了很大的压力,但在老师们的指导和团队小伙伴帮助下,经过条件优化和不停尝试新的实验方法,最终顺利完成了实验。期间,我掌握了分子克隆、抑菌活性检测、数据分析与处理等关键技术。另外,学会了团队协作与时间管理(兼顾实验与学生工作)。
5.专业的师资队伍在你的学习过程中给予了哪些帮助?有没有哪位老师的教导或指导让你受益匪浅?
我的科研导师在我所有科研项目中对实验设计提出关键建议,并推荐我参加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课程老师的教授也让我收获良多,比如《分子生物学》老师通过“文献研读+小组汇报”模式,训练了我的批判性思维。此外,班主任也对我的成长给予很大的助力:在职业规划上建议我“科研与就业并重”,引导我申请国家奖学金。
6.从你的视角来看,专业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方面有哪些特色举措?你自身哪些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
我觉得最有特色的举措应该是学校的“导师制”科研培养,本科生大一就要可以进入实验室;此外还有学科竞赛的全覆盖,学校一直鼓励大家积极参与“生命科学竞赛”“互联网+”等竞赛。通过这些,个人完成了从文献阅读到独立设计项目,从“被动学习”到“主动探索”的蜕变,通过科研项目,学会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7.目前专业的实习和就业情况如何?学校和专业在就业指导、实习推荐等方面提供了哪些支持?
我们专业就业率一直比较良好,每年都有40%以上的同学读研或出国,同时还有很多同学进入生物科技公司工作。学校在就业方面也为大家提供了丰富支持,比如开设就业指导课,开展简历修改、模拟面试等,同时每年学校还会邀请企业来校开展宣讲会、专场招聘会。
8.如果让你给未来想报考这个专业的学弟学妹提几点建议,你会说些什么?
提前规划:大一下或大二起接触实验室,明确兴趣方向(科研/应用);
主动争取资源:多申请科研项目、积极参加各类专业竞赛,利用好学校平台;
平衡全面发展:专业成绩是基础,但领导力、英语(如六级)同样重要;
保持好奇心:生物科学领域更新快,需持续学习。
9.最大的成长与变化
主要是综合素养的提升,学校各类专业课的学习使我的学术能力得到极大提升,实验室的学习也让我对生物科研的了解更加具像化,同时学生会以及党支部的工作经历也锤炼了我的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