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说专业》
1.您当初为何选择四川农业大学的非农专业?
同学1:选择四川农业大学会计学专业,首先考虑的是四川农业大学作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和“双一流”建设高校,在教育资源、学术氛围和社会认可度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其次,从会计学专业就业来看,毕业后可在工商农业企业、会计师事务所、政府与事业单位、金融证券机构与教学科研单位从事会计、审计、财税管理等专业工作。学校的知名度和专业认可度,也有助于学生在就业市场中获得更多机会。最后,学校指导与培养全面,教师们注重对学生的个性化指导,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和职业规划,能够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提供有针对性的学习建议和发展方向指导。同时,学校还会邀请行业内的专家学者来校讲学、举办讲座,让学生了解行业最新动态和前沿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和思维方式。
同学2:首先是学校平台优势,川农大是教育部直属的211工程、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其 211 身份带来的保研率、选调生资格、央企校招通道等资源,是普通双非院校难以企及的。其次是学科交叉潜力,学校以农业科技为特色,但注重多学科协调发展,非农专业学生能获得差异化培养,这对长远职业发展至关重要。
2.在校期间,学校的跨学科资源对您有何帮助?
同学1:在校期间,我在学习会计学专业的同时,辅修了法学专业,同时获得了管理学学士和法学学士两个学位。这不仅让我在学习过程中用法学逻辑来协助会计学,也为我在就业时,因“会法结合”获得了一定的竞争优势。学校非常重视学生的全方位素质的综合发展,虽然法学专业以网课的形式在三个校区同时上课,但是并不敷衍,法学老师以和法学本专业学生一样的要求来规范我们辅修同学:线下集中考试、模拟法庭、毕业论文及答辩等。老师们不折不扣的教学态度,让我实实在在地学习到了专业知识。此外,对于科研兴趣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三创”等重点项目比赛,学校鼓励跨专业跨校区组队参与,并积极提供帮助,有利于同学们的跨学科交流学习。我在主持参与省级大创项目中获得的经验结果,为我在“新东方”管培生面试中流畅表达以及多维度的思考方式取得了一定优势。
同学2:学校会开展科研兴趣小组、国家大创项目等供学生参与并锻炼能力,该项目会根据各学院学生不同能力进行组合,例如做的农业项目,农林专业的学生主要负责产品、会计学专业的学生主要负责财务和市场方面的规划,充分发挥各个学科专业的优势。老师斩获各大基金项目也会积极邀请学生参与,共同解决农业经济发展的相关问题。学校与众多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包括农业企业、金融机构、会计师事务所等,例如双胞胎集团、正大集团、京东等等。
川农的跨学科资源为我提供了扎实的实践与科研基础,在校期间我曾参与过与乡村振兴有关的课题,将商科数据分析与农业场景结合,最终获得国家级的立项。同时,还参加了“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通过与农村供销合作社的相关负责人对接,熟悉供销社双线试点运行情况,探索当地供销社和电子商务中心的关系和区别,培养了沟通与实践能力,增强了就业竞争力。
3.您目前的职业发展路径是怎样的?是否与农业有关联?
同学1:目前我正在攻读研究生学位,今后发展的路线是继续攻读博士学位,能够进入高校当老师,将自己所学所了解分享给学生。目前我所作的研究与农业相关,研究农业企业如何避免金融化,提升核心竞争力。
同学2:目前我正准备攻读财政学的博士,未来计划进入高校从事财税政策研究。虽然研究方向不直接涉及农业,但川农的学习背景让我更关注农业财政补贴机制、县域经济转型等议题,这种“农业+公共政策”的交叉视角,使我的研究更具现实意义和创新性。
4.很多人认为“农业大学的非农专业不受认可”,您如何看待?
同学1:不太认可此种观点。从我自己来说,川农是一个综合性的大学,其中农业是强势专业,但是并不代表学校不重视或不分配资源给其他专业。学校每年会给大量的保研名额,助力学子升学梦,我也是因为学校给了宝贵的保研名额才能顺利升学,目前准备继续攻读博士。
我身边的同学也有很多在会计行业发展得不错,进入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四大行、比亚迪等等知名企业工作。
四川农业大学整体给企业的感觉是务实、踏实能干。因此,许多企业认可我校的学风,愿意招聘我校学子。
同学2: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川农作为综合性重点大学,非农专业的学科评估、师资力量、就业率均不逊色于专业类院校,近三年毕业生进入IT(如腾讯、华为)、金融(如四大行省分行)、建筑(如中建三局)等行业的比例持续增长,部分领域薪资水平超过同省综合类高校。此外,川农大的保研率也显著高于普通双非院校,许多同学进入清华、人大等顶尖学府深造或者去QS前100院校留学
5.你认为在川农大学习非农专业有哪些独特优势?
同学1:最大的优势是川农大的平台,“211”、“双一流”的平台能够获得很多实习实践的机会
其次是川农大人文关怀和学风学纪都非常好,老师关心学生的发展、同学之间努力学习共同进步,大学四年是我度过的最充实、愉快、幸福的时光。
同学2:现代农业产业链的延伸需要大量复合型人才,川农的非农专业反而能依托学校农业特色,培养“农业+经管/技术”的跨界能力,这在就业市场中是独特的加分项。同时,学校作为 “四川省乡村振兴战略智库”,非农专业学生可通过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申请相关课题,优先接触乡村振兴、粮食安全等国家战略前沿。
6.您所在的行业未来需要哪些复合型人才?川农大学生如何提升竞争力?
同学1:在会计学的实证研究当中,对于农业行业重视程度还不够,“三农”问题一直是国家发展的重点。因此,今后多拓展此类相关的选题是一个不错的方向。
川农大的学生都很踏实认真,学术研究最重要的就是沉下心努力钻研的精神,这需要延续大学养成优良习惯。川农会提供许多与农业企业交流的机会,例如双胞胎集团、正大集团、通威集团等等,因此川农学生对农业发展的整体较为了解。
同学2:需要的是产研结合的复合型人才,能够将学术成果转化为产业解决方案,能在实际场景中找到学术问题、用学术成果解决产业痛点、借产业实践反哺学术创新,而不是“单纯搞学术” 或 “只懂产业落地” 的人才。
川农大学生如果要提升竞争力,就要主动打破学科边界,参与与农业相关的科研和实践项目,强化“农业+”标签,例如经管专业学生可考取农业经济师、农产品期货分析师等资质,计算机专业可深耕农业物联网方向。
7.对考虑报考川农大非农专业的学弟学妹,你有什么建议?
同学1:充分考量学校的综合实力与招生政策。川农大作为211、“双一流”高校,在教育资源、学术声誉上优势显著。
填报志愿时珍惜每个专业志愿,建议服从专业志愿调配,增加被录取几率。不同层次学校选高层次的,同一层次尽量选特色专业或自己喜欢的专业。
入学后,一定要利用好学校丰富的跨学科资源。学校承担大量国家基金项目,涵盖多领域。以会计学专业为例,参与农业经济管理相关科研项目,能接触农业前沿数据,学会从多学科视角处理财务问题,提升综合能力,增加发表学术成果机会,为深造或就业加分。
川农大的非农专业有着独特优势和广阔发展前景,祝愿学弟学妹们能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在川农大开启精彩大学生活。
同学2:第一,可以最大化利用学校特色资源,在参与“互联网+”“挑战杯”等创新创业大赛时,优先选择农业相关选题,学校会提供一定的支持,获奖率会有所提升。第二,可以提前规划交叉方向,拓展职业视野,不要局限于传统行业认知,农业背后关联的生态旅游、康养地产等万亿级市场,均需要经管、计算机、建筑等非农人才。第三,可以关注校招中的“农业 +” 岗位,这些岗位对非农专业学生开放,且竞争压力小于纯行业岗位。
优先选择交叉融合的专业,关注新兴学科布局,避开同质化竞争,如会计学专业开设“农业企业会计”课程。积极把握保研专项和留学通道。在川农大求学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将农业场景转化为个人能力增量,通过“专业+农业”构建知识护城河,深耕成渝双城经济圈的特色产业需求,把握乡村振兴政策的时间窗口期,这里不仅提供知识传授,更是一个让非农专业学生在农业现代化浪潮中抢占先机的战略跳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