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号下午,中国科学院院士、崖州湾国家实验室副主任钱前应邀来访我校,为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从种质创新到株型优化:中国超级稻三十年育种实践与启示”的精彩学术报告,来自全校的200余名师生踊跃参加。报告会由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陈学伟教授主持。

钱院士在报告中系统回顾并总结了自1996年启动中国超级稻育种计划所走过的三十年辉煌历程及其宝贵经验。他强调中国超级稻育种的成功并非偶然,其核心驱动力在于持续性的种质资源创新与理想株型塑造的紧密结合。重点介绍了中国科学家们通过远缘杂交、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技术突破传统育种材料的限制,创制出一大批具有高产、抗病、优质等优良基因的新种质;同时还在国际上率先提出并成功实践了“理想株型与杂交优势利用相结合”的育种理论,并通过对水稻的株高、分蘖数、叶片形态和穗粒结构等进行精确设计,培育出“茎秆粗壮、叶挺色深、穗大粒多”的超级稻新株型。报告中,钱院士还深入浅出地分享了未来超级稻育种的研究方向,如通过应用无融合生殖技术有效固定杂种优势,借助智能不育系的构建进一步拓展杂种优势的利用范围等。
报告交流环节,钱前院士热情地回答了参会师生的问题。他以系统的中国超级稻的发展脉络为出发点,为未来生物育种革命提供了引人深思的无限畅想和催人奋进的深刻启示,对当代育种科研工作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报告专家简介:
钱前,崖州湾国家实验室副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期从事作物种质资源研究,通过将遗传资源开发利用与现代生物技术相结合,在水稻种质资源发掘创新、重要农艺性状解析与分子育种等领域取得重要价值的研究成果,推动了相关领域的发展。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排名3)、二等奖(排名2)、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1)及省部级科技奖励十项;发表SCI论文200余篇,获得发明专利30余项;主持育成品种10个并在生产上推广应用。2019-2024连续六年入选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